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最忆家乡 “老调”美|即时看
来源: 保定日报      时间:2023-05-06 10:38:31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焦建民

因有事去了一趟青海西宁,住在一家旅馆。一楼大厅有个读书角,里面摆放着一些书刊杂志,办完事,回到旅馆,闲来无事,喜欢去那里翻阅。期间总是遇到一位中年人,看来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一来二去,我们渐渐地熟识了。谈话中,得知他从安徽来,是来西宁出差的。他很健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在一次谈话中,他突然问我:“你是不是保定人?”这让我很吃惊,问他:“你怎么知道?”“听你的口音像。”当他知道我确实是保定人后,激动得站起来坐到我的身边。不待我问询,他便急切地说:“我老家也是保定的!”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热烈的光彩,顿时,我也被一种莫名的温馨感染了。知道他姓杨,因年长他几岁,于是就叫他小杨了。小杨约我去他的房间坐坐,我们相拥而去,整整聊了一个下午。原来二十多年前,他们家就住在保定,后来举家跟随他的一个大伯去了安徽,因保定没了亲人,所以一直没回来过。走前,他们家就住在竞秀公园附近,那时他刚上小学,父亲是个戏迷,经常带他去竞秀听戏,最爱听的是家乡的老调,有时候都忘了吃饭。耳濡目染,他也便喜欢上了老调,而且还学会了几个唱段。他告诉我,安徽那地方唱黄梅戏的多,很少有唱老调的。有一年市里组织迎春戏曲晚会,他也报名参加了,当时有唱京剧的、也有唱评剧的,更多的是唱黄梅戏,他唱了老调《忠烈千秋》的一个段子。他说:“我当时心里没底,心里直打鼓。没想到,我刚一唱罢,全场都起立为我鼓掌,那一刻,我浑身热血涌动,止不住的泪水涌出眼眶。我真没想到,外地的听众也这样喜欢咱们家乡戏。”

说起老调,小杨还真是知道的不少,透着对老调的深切热爱和理解。他说:“老调是咱们北方的一个剧种,地域特点十分鲜明,唱腔凸显着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叙事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武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我说:“没错,早年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的说法。有位中央首长还讲过‘保定有宝,老调不老’的话。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还曾写下‘老调不老,古木逢春’的句子。”我们聊得非常投入,聊到兴处,他竟然站起来哼唱了几句老调。

转眼间我们将各奔东西了,真有些不舍。我热切地约他去家乡看一看,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竞秀公园的新貌,再听一听家乡的老调。他迟疑了一下,竟然一口答应下来。

初秋的阳光,温润多情,竞秀正伸展双臂迎接来自各方的游客。刚一走进竞秀的大门,他就感慨起来:“变了,变了,竞秀变化太大了,变的大气了,也更美了,有一股大家闺秀的神韵,也增添了江南水乡的灵动。”我们随着人群一路走来,他像眼不够使似的,不住地环顾四方,指指点点,感叹不绝。

走过一座小桥,有一条小道探入竹林,林荫处,忽听一阵乐器紧奏,接着便有高亢的声音传出来,他突然声音一挑:是老调!我们快步走进竹林,一位女士正在唱王贯英的拿手好戏《忠烈千秋》中的一个段子,虽然有的字还唱得有些发散,但她认真的态度实在叫人感佩。刚一唱完,便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走了上去,唱的是《潘杨讼》中的一段,那嗓音高亢激越,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唱的。周围传来一阵喝彩声。小姑娘还有些不好意思了,脸上挂了红晕。此时,就听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站起来嚷道:这下该轮到我了吧,我可等了老半天了!“连这都要排队呀,还真是新鲜呢。”小杨又是一番感慨。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近午了。我赶忙走到一位板胡师傅面前,向他说明了情况,他一听:原来是咱们老保定人,来,我给他伴奏。又问:朋友,唱哪一段。小杨赶紧走上前:谢谢师傅,我就学唱《打龙袍》中的一段吧。那位师傅立刻调了一下音准。乐起,小杨一亮嗓,还真是地道的保定老调味,字正腔圆,气度高亢。唱罢,立刻引来一阵掌声。小杨向那位师傅和周围的人鞠躬致谢。看来,小杨还真是卖了力气,头上已经沁出了汗水。

走出竞秀,小杨还没有从刚才的情绪中走出来,他满脸的陶醉:听着家乡戏,唱着家乡戏,真的很过瘾,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