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越亏越多!对赌“压力山大”,北芯生命急冲科创板-世界快播报
来源: IPO日报      时间:2023-04-07 09:58:09

近期,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递交了申请文件,拟在上交所科创板IPO。

目前,北芯生命尚未盈利,营业收入约1.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已亏了3.7亿元。公司毛利率不及同行,超九成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但对赌协议的“敦促”之下,公司刚实现产品商业化就来冲刺IPO。


(相关资料图)

来源:公司官网

1

越亏越多

据悉,北芯生命是一家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布局了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领域。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4个产品,在研产品共有13个,覆盖IVUS系统、FFR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

2019-2021年及2022年1-9月(下称“报告期”),公司有四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其中核心产品IVUS系统、FFR系统分别于2022年及2020年获批上市,开始产生销售收入。也就是说,北芯生命产品2020年才刚开始商业化。

公司在报告期内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万元、167.46万元、5176.21万元和6091.32万元,主要以FFR压力微导管销售收入为主,目前尚未达到较大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62.65万元、-4984.53万元、-44520.08万元和-24483.2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145.16万元、-5426.46万元、-16062.65万元和-13297.82万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整个报告期的营业收入约1.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了3.7亿元。

北芯生命坦言,主要收入来源的首款上市产品FFR系统且收入规模较小,尚不足以覆盖公司日常经营成本及各项费用开支。公司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无法盈利及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并面临潜在风险。

不能忽视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高额股份支付费用导致了北芯生命净亏损规模扩大,累计未弥补亏损增加。

公司在报告期内分别实施了多次员工股权激励,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307.18万元、572.43万元、32116.88万元和14024.37万元,累计已达约4.7亿元。

这也导致公司的管理费用率远超同行。

报告期内,北芯生物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0606.16%、1097.79%、761.23%、305.97%,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29.01%、33.66%、49.82%、47.78%。

如此看来,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尚未实现收入,2020年公司处于初期推广阶段,业务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少,管理费用率不具有可比性。但是2021年度、2022年1-9月公司仍然高度领先同行可比公司。

北芯生命认为,这是由于公司一次性股份支付费用较高使得公司管理费用大幅上涨,管理费用率同步提升。

不过,即使剔除股份支付费用、上市费用、融资服务费后,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84.16%、66.62%,仍然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2

客户高度集中

从销售费用率来看,公司近年来市场推广力度着实不小。

由于北芯生命处于商业化初期,且核心产品系国产首创且所处精准PCI市场在我国渗透率较低,因此公司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销售费用增长较快,销售费用率较高。

北芯生命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90.11%、104.41%、86.75%。同一时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25.99%、27.98%、23.48%,两者差距甚大。即使是最后一期,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率仍高度领先。

抛开公司处于商业化初期的直接影响,北芯生命在大客户和毛利率方面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北芯生命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通过授权具有区域资源及医疗器械准入经验的大区经销商,以负责各地区的业务拓展。因此,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要客户为境内经销商及境外经销商,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境内经销商,分别为80.66%、97.66%、92.56%。

报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1.49%、97.40%和92.33%,客户集中度高。

毛利率方面,北芯生命已奋力追赶,仍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2019年,北芯生命尚无产品上市销售。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73.83%、71.39%、68.91%,北芯生命毛利率均值分别为8.06%、58.9%、63.73%,呈上升趋势。

3

被“推着”上市

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底,其产品2020年才开始商业化。商业化两年多就仓促冲刺上市,这背后不乏资本推动。

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

公司自2016年起,除2019年外的每一年都在融资,2021年还曾在港股申报IPO,但并未成功。本次科创板报告期内,北芯生命已有九次增加注册资本,五次股权转让。

不断融资带来的好处之一是,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水平持续较低,偿债能力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整体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北芯生命的实际控制人宋亮的持股比例较低,合计控制公司29.5670%的股份。除自身直接持有16.1530%的股份外,宋亮通过担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北芯共创、北芯橙长及北芯同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13.4140%的股份。

公司第二至第四大股东红杉智盛、DechengInsight、国投创合分别持有公司10.1759%、9.6743%及7.1479%的股份。而本次发行后,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低,存在控制权发生变化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红杉智盛、红杉铭盛、DechengInsight、国投创合、太平保险旗下太平医疗等在内的机构股东和个人(赵瑜等人),与北芯生命、宋亮及/或员工持股平台之间还存在对赌及特殊权利条款,股份回购的触发条件之一就是北芯生命于2024年12月31日前未能完成合格上市。

不过,根据上述《股东协议》的解除条款,自北芯生命提交本次首发申请文件之日起,上述对赌及特殊权利条款效力自动终止,北芯生命实际控制人仅在公司上市申请未获受理、被终止审查或经审核后未获得通过或公司上市申报材料被撤回后负有与投资方另行协商的义务。北芯生命作为回购义务人及其他导致公司因回购事项而承担任何义务的约定自始无效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可恢复,约定北芯生命对回购责任“自始无效”的《股东协议》签订于2022年9月,早于财务报告出具日,可视为北芯生命在报告期内对该笔对赌不存在股份回购义务,符合《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4号》的相关规定。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