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解析经济热点 焦点简讯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3-03-04 23:55:19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正逐步兑现。

“过去两三个月,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展望都出现明显转好。”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称。

在他看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6%。在“三驾马车”中,消费复苏将成为中国经济上行的最重要推手。


(相关资料图)

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至5.6%

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快于之前预期,摩根大通日前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5.6%,并将一季度环比增速预期上调为季调后折合年率7.0%,二季度为7.4%,三季度为5.5%,四季度为6.1%。“连续四个季度我们都将处于疫后复苏的轨道。当然,同比来讲,由于去年基数原因,今年一季度增速仍然会较低,但二季度会出现强反弹。”朱海斌分析道。

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23年将如何切换,朱海斌认为消费将是最主要的驱动力:“2022年的经济增长中,大约1个百分点是来自消费,1.5个百分点来自投资,另外0.5个百分点来自净出口。今年消费的贡献有望从1个百分点上跳至4.1个百分点。”

那么,消费复苏的强度到底有多大?这是目前市场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在朱海斌看来,四个多百分点的消费复苏,体现的是居民消费正常化水平,是疫情前我国经济的“标准”增长模式,而非欧美经济体2021年出现的报复性消费。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复苏出现结构性分化,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更强更快,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复苏相对缓慢。“消费复苏的关键在于整个就业环境的好转、在于居民收入预期的好转。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并不会因为例如出行限制取消而出现疯狂的报复性消费,即便有,往往也是脉冲式的。”朱海斌如此解释他对消费复苏的理解。

超额储蓄结构分布不均匀

谈及消费,不能绕过的是近期舆论热议的超额储蓄现象。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家庭部门储蓄率平均在30%左右,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34%、31% 和33.5%,这对应了近三年累积约4.5万亿元的超额储蓄。

“但超额储蓄在家庭部门的分布是非常不均的。”朱海斌强调。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过去三年累积的人均超额储蓄在农村地区约为500元,相当于农村家庭0.3个月的人均收入。而城镇地区的三年累积人均超额储蓄大约为5000多元,相当于1.5个月的收入。

“从全国水平来看,4.5万亿相当于约1.1个月的额外收入,整体数字不小。但与欧美在2021年之前的消费强反弹时期的超额储蓄相比,中国的数字并不高。”朱海斌表示。

当被问及如何刺激超额储蓄的释放时,朱海斌表示,中国历来倾向于从生产端入手,例如刺激基建,以此带动就业和消费。即便是刺激消费,往往也是针对特定行业,例如汽车、家电、住房等方面。

朱海斌建议,发放消费券,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特定补助,在2023年是相对有效的。“尽管消费券的效果只是一次性的,但实际上我们今年可能恰恰需要的是第一波需求的刺激,尤其是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消费券先拉动一把内需,生产端的供给才会有收入的来源。这样,内需和外需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

出口或面临下滑挑战

除消费外,朱海斌预计投资有望対经济增长贡献2个百分点,较2022年边际改善,而净出口的贡献率则从0.5个百分点降至-0.5个百分点。

“投资中三个最主要的领域——制造业、基建、房地产,在今年都有望出现一定增长。”朱海斌表示,“尤其是房地产领域,在2022年的投资额下降了10%,今年这一降幅将显著缩小。一方面,供给侧诸如去年10月份出台的‘十六条’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问题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另一方面,需求端虽然很多家庭还处于观望状态,但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房贷利率降低、房贷首付比率下降等等。从全年来讲,房地产市场并不会像2015年、2016年政策调整后出现底部反弹,而更多是底部企稳的过程。”

并且,政府对制造业和基建的政策支持仍然会延续,包括地方专项债,结构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尤其是制造业升级、高新科技、绿色低碳等方向。

中国出口在2023年面临的挑战相对艰巨,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贸易需求减速;二是中国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下滑。

“在疫情前后,中国的出口份额其实是上升的,2018年、2019年出口份额在全球占13%左右,2021年超过15%,今年有可能回到14%以下。因为在过去两年,防疫医疗器械以及居家办公模式带来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是我们出口中最强劲的几个部分,这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强项之一,但现在这些需求开始明显下滑。”朱海斌解释道。

财政和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底色

“在宏观政策上,我们的主基调还是延续,我们并不认为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比去年更加激进。”朱海斌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会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有所下降。

“2022年是财政政策扩张性力度非常强的一年,不仅在去年3月份大规模降税减费,4月和8月又针对基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今年的财政政策如果同以往的正常年份相比,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如果是同2022年比较,其实是财政整固的一年。”朱海斌表示。

与去年相比,2023年财政支出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不会再有大规模的防疫支出;二是减税降费的必要性有所下降。“这一部分资金会流向何处,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没有可能流向政府扶持的消费领域,如汽车、家电?还是变成对重点国家战略性行业的财政支持?”朱海斌称。

就货币政策而言,摩根大通同样强调了“延续性”。朱海斌预计2023年信贷增速全年将维持在9.5%左右,较去年9.6%的水平基本持平;4月可能会有一次降息,也就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前后。

“我们对今年的通胀也不担心,1月份通胀数据虽然达到了2.1%,但大概率在接下来几个月CPI会重新回到2%以下。下半年可能会慢慢往上走,但今年通胀整体仍然是比较良性的。”朱海斌这样判断。

X 关闭

X 关闭